12月9日上午,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心)举办的全国行业中外人文交流院(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行,中心主任杜柯伟做关于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基地)建设的专题报告。来自矿业与钢铁、纺织、“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等九所行业研究院(基地)的负责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共计百余人相聚云端,共话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新发展理念与实施路径。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多媒体智慧会议室设分会场,校长徐卫林、副校长黄运平出席会议,研究院工作人员与部分特约研究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校长徐卫林代表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研究院)做专题发言并和与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首先,他代表学校对中心给予学校在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和国际化事业发展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随后,他从“助力学科建设,有效整合学校人文社科类学科资源”、“加强文化传播,讲述荆楚文化和武汉故事”、“聚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国际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者,积极参与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举办首届武汉高校多元文化交流论坛”五个方面全面详实地阐述了学校在中外人文交流进程中的生动实践。从“举办系列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为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贡献中国方案和纺大智慧”、“走访对接,搭建校企合作更高层次平台”、“夯实研究基础,主动申报并开展各类研究项目”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研究院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徐卫林指出: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与民生产业,不仅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对外交流开放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引擎,更承载着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入世界不同文明大潮交流互鉴的重任。武汉纺织大学作为一所纺织行业背景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兄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以研究院建设为依托,通过汇聚人才、加强科研等方式,充分提升学校人文艺术学科水平,切实发挥外语、经济、艺术和哲学等学科领域在中外人文交流进程中的促进作用。同时,积极筹划设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纺织人文课题,通过开展实质性研究有效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有效促进校企之间教育链和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及融合发展。发言结束后,校长徐卫林还和与会代表就研究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纺织企业合作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学校于2019年6月签署纺织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共建协议后,在中心的关怀和指导下,学校高度重视研究院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下,学校克服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成功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中外人文交流项目与科研学术活动。今后,学校将准确把握国家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新内涵与新要求,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各级各类资源,推动研究院制度与机制建设,加强研究队伍建设、科研与文化成果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实践的新品牌,为促进纺织行业发展、世界各国民心相通和教育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