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援外项目中心直属党支部在国际交流中心召开10月支委中心组(扩大)政治理论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三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并紧密结合学校国际化发展核心任务进行研讨。支委中心组成员及主任科员参加学习。
支部书记陈桂枝领学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三部分——习近平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容,并仔细阐释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战略思考。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和重要意义,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陈书记结合本单位的工作,要求全体人员要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国家的对外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学深悟透,从而在留学生招生和培养、承接亚非国家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班时做到游刃有余,充分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处处长、组织委员计臣结合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发言。他认为,要深刻领会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与层次,不仅要寻求优质伙伴申报新的合作项目,更要注重现有引进教育资源的内化与创新活力,探索建立具有纺大特色、一流水平的课程模式,着力构建贯通中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将国际化人才培养同跨学科平台建设和国际科研合作相结合,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为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国际学院副院长、纪检委员易卉结合来华留学人才培养发言。她讲到,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要提供更开放融通的教育教学服务。要不断优化来华留学生的招生结构、培养模式和管理服务,推动学校来华留学教育从扩大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讲好纺大故事,做好“留学纺大”招生宣传工作。
国际处副处长、统战委员邹满玲结合援外培训工作发言。她表示,援外培训不仅是学校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精心设计和实施每一期国际研修班,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学校的纺织技术成果与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培训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持续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陈书记作总结讲话并提具体要求。她要求全体党员持续深化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学习,特别是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等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党员干部要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和推动发展的实效,以更加主动的责任担当、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奋力书写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集中学习前,陈书记向全体人员传达了学校9月25日召开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和9月29日学校重点工作协调会议有关内容和精神,要求全面贯彻落实。